汽车摄影网

头条

头条  Headlines

炫丽的开始 汽车百年颜色变迁史

2019-05-06  

在汽车工业高度发达的今天,五颜六色的车在道路上川流不息,形成了一条条五彩斑斓的车流。然而在汽车尚未发明的一百多年前,人们对于汽车的颜色似乎并没有多少选择,百年后我们回首,看看汽车的颜色潮流是如何发展的。

马车时代的残留色彩

现代时期汽车的诞生日被公认为是1886年1月29日,这一天德国人卡尔·本茨向德国专利局申请递交了汽车发明专利的申请,内燃机车开始成熟。这台世界上第一台汽车名为“奔驰专利1号车”,看起来颇为简陋,只有黑色(金属)、棕色(皮革)和黄色(木头),连外壳都没有。

实际上当时仍是后马车时代。蒸汽车虽然早在18世纪就已出现,而19世纪就已经有了蒸汽公交车,但由于蒸汽机小型化难以突破,因此小型普通出行工具(小车)仍旧是马车的天下。

内燃机逐渐成熟且汽车正式发明后的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汽车只是在马车的基础上去掉了马而已,车体造型基本延续了马车的结构。高科技最初当然主要是供给上流社会,汽车的造型也就延续了高档马车的造型和颜色,所谓工厂其实也是作坊式的纯手工定制打造,想要什么颜色就有什么颜色,因此汽车刚发明的20多年里就已经拥有诸多漂亮的颜色,车身之奢侈贵气绝对令你瞠目结舌。

轮胎的颜色也是个很重要的点。早期的轮胎是白色的,因为橡胶原料是白色。1910年百路驰(1990年被米其林收购)首次在轮胎中加入碳黑大大提高了轮胎的强度和耐用性,随后轮胎才成为黑色。不过对白色轮胎的审美被遗留下来,一些车的胎侧还是被漆成白色。轮胎有很多话题可以聊,不过本期主要讲车身颜色,以后有机会我们再聊轮胎的颜色。

1908年,福特T型车的推出,开启了面向广大普通消费者售卖的平价车时代。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此时汽车仍然是富人的玩具,因此量产车最重要的自然要低价格,颜色并不重要,于是黑色成为了当时的主流色。

1913年,随着福特开始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各个车企纷纷学习,但涂装成为限制产能的瓶颈。最初的油漆干燥周期需要50天,严重影响产能,最终福特使用了一种迅速干燥且价格低廉的涂料,其中又以黑色干得最快,涂装周期降低至1周。这样一来,生产周期降低,总成本自然就下降了。为了提高生产效率,福特采用几乎只生产黑色车的做法,凭借低廉的价格迅速抢占市场。亨利·福特曾说:“任何顾客可以将这辆车漆成任何他所愿意的颜色,只要它是黑色的。”

要说这类量产车只有黑色吗?其实也不是,只有福特采取了如此极端的做法,在其他车企,客户只要愿意付钱仍然也能获得红色、绿色等车身颜色,但黑色的流行不仅在于价格。当时正处于工业大发展,火车、船等一些大型机械都是以黑色为主色调,黑色煤炭及其产生的雾霾是发达工业社会的象征,伦敦被称为“雾都”在特定时期其实也不完全是贬义。

绅士们也将黑色作为庄重严肃的象征,和今天一样,当时即便是便宜的量产车,也不是当时的年轻人乃至普通家庭能够承担的,持有车辆的自然是以政府、企业和有经济实力的中老年为主,这些单位和群体基于身份和审美自然选择黑色,最不会错的选择。

此时在大洋另一边的中国,根本没有任何汽车制造能力,直到1915年的上海才开了中国第一个涂料生产厂。在中国的轿车,同样无一例外是供给政府机构、大企业以及达官显贵。

你或许能想象到,在上海十里洋场的街上,黝黑的车夫拉着人力车在路边奔跑,黑色锃亮的进口轿车在路中间耀武扬威。

放飞自我的20年代

20世纪20年代,一战刚刚结束,欧美各国开始了经济高速发展,被美国人称为“咆哮的20年代”。经济繁荣后,人们就开始追求享受和品味,买车自然成为首选。这一时期是定制业务小车企的狂欢,在这个即将进入大规模工业化,汽车结构还没有成熟和标准化的时代,定制车企与客户们敢想敢干,搞出了相当多放飞自我的车。这个时期的汽车设计,也对世界艺术发展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从在19世纪下半叶开始,伴随着工业化和机械化,欧洲艺术界出现过三次艺术运动,依次是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和装饰艺术运动,欧洲设计师们经历了抗拒、不反对也不接受、真香的心路历程。

工业革命后出现的机械工业生产,对手工业产生了巨大的打击,一些传统艺术家们无法与工业融合,企图逃避现实,于是兴起了工艺美术运动,强调手工艺,反对机械化,期望复兴以繁复花纹和色彩为主的设计。随着工业水平提升,新艺术运动兴起,仍然强调手工艺,倡导自然主义的曲线和色彩,但不反对工业化。到了20年代,在工业化的打击下,工艺美术运动大势已去,艺术家和设计师们开始意识到机械化生产已经是大势所趋,于是开始拥抱工业,从而产生了装饰艺术运动。

在装饰艺术运动兴起的时期,汽车被视为科技和未来的象征,其造型和色彩被设计师们吸收,成为了装饰艺术的灵感。正所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装饰艺术风格也会反过来影响着汽车。

20年代有一大批定制汽车公司,他们的汽车产品并不完全如今天所见到的是成品。当时的权贵富豪们可以从英国劳斯莱斯、法国德拉哈耶、美国杜森博格等公司购买底盘,然后从Hooper、Brewster、Figoni et Falaschi或Franay等车身制造商定制车身,获得自己喜欢的造型。这样的业务形式依然存在于在今天的高档商务车领域。

装饰艺术运动从汽车汲取灵感,反过来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汽车的设计,毕竟高档汽车和艺术品的消费群体是高度重合的,从艺术品获得新审美风格的客户自然会把自己的诉求告诉定制车商。装饰艺术抛弃工艺美术和新艺术运动的典雅含蓄色彩,转而注重强烈对比色,尤其重视金属的原色。装饰图案以几何元素为主,并且喜欢使用黑檀木、皮革、贵金属等装饰。

繁荣的定制化高档车,让20年代的老爷车拥有最具想象力的设计。我们会看到一派色彩缤纷的景象,其造型之大胆甚至荒谬能够让现在的我们震惊,而且其配色种类是无限的。

面向普通中产消费者的车在这个时期也开始了变化。中产阶层也是战后经济繁荣的受益者,他们同样开始对满街的黑色车和单调的造型产生了厌倦,坚持黑色为主的福特在这一时期销量开始下滑。面对福特T型低价车的竞争,通用转向了关注品质,在1923年推出了一款双色搭配的普通家用车,内饰的用料也更讲究,上市后就获得了极大关注。

尝到甜头后,通用汽车增设了“艺术与色彩部”,设计师哈利·厄尔成为通用汽车负责设计的副总裁,也是第一位专职汽车设计师。在此之前,美国汽车制造商们对汽车车身的外观并没有足够重视。通用总裁阿尔弗雷德·斯隆和哈利·厄尔商讨后还提出了毁誉参半的“有计划废止制”,也就是通过定期推出新造型和颜色,促使消费者更换车辆。

这一时期,众多车企的大多数量产车的颜色仍然偏传统,但好歹算是多样了起来,除了黑色,深栗色、蓝色、棕褐色、奶油色和墨绿色等也多了起来,也有少见的一些车型拥有红色车身。

以大萧条开启的30年代

五光十色的定制车时代没有持续多久,很快就迎来了大萧条(1929-1933),最初在美国,随后这场经济危机就蔓延到全世界的资本主义国家。1927年后,汽车工业开始急剧衰落,工业产值下降95%,富人们也开始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定制车公司失去大部分客户和市场,也遭到毁灭性打击,纷纷消失,所剩无几,而福特、通用等主打平价车的车企存活下来。

富人的钱不好赚,艰难存活的车企们纷纷把目标转向规模更大的普通消费者,而大萧条导致人们的消费能力和欲望降低,因此对于汽车的普遍要求是经济、耐用,颜色再一次不那么重要。街上很难再看到色彩艳丽的汽车,棕褐色和奶油色的车身颜色比例也有所下降,就连女性的裙子都变长变深色了。

美国很快就撑过了大萧条,到了1934年经济就开始复苏,1935年美国汽车保有量就出现激增。也是在这个时期,螺旋桨飞机的广泛应用,飞机成为了最先进的象征,于是汽车设计师们开始把空气动力学概念使用在汽车上,流线型车开始出现,汽车终于开始看起来不像马车了。

流线型与天空、科技联系在一起,天空元素的蓝色、白色的车开始多了起来。车企们也开始提供更多色调,这个时期消费者们已经可以获得不同色调的蓝色、绿色或红色的车身。

流线型车身也大大影响了车体结构,最显著的是前后挡泥板开始与车身融为一体并且占据了巨大的视觉面积,甚至成为独立的视觉部分。这样的结构让很多公司开始推出更简洁的纯色车身,又或者以新的双色搭配方式,一般是主车身一个颜色,四个挡泥板又是一个颜色。

30年代后期,汽车大众化在美国已经普及开来,欧洲才刚刚开始,这个时期有菲亚特500(1936)、大众甲壳虫(1937)和雪铁龙C2V(1939)这三款代表车座位国民车与美国车争夺市场。由于同样是面向普通消费者,所以最初这几款车的颜色以黑色、灰色和灰绿色为主,但没多久,二战打断了欧洲的汽车工业。

40年代的二战颜色

大萧条基本波及了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除了美国开始恢复,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国仍然处在大萧条的阴影中,经济下滑,国民失业率严重,为了摆脱大萧条和转移社会矛盾,德、日、意等国家开始了对外扩张。

讽刺的是,大萧条因二战的爆发而终结。二战爆发而开始的军备生产刺激了经济,尤其是美国,在参战后迅速摆脱了大萧条的残余影响。在本土作战的欧洲和亚洲国家却遭了秧。

40年代开端,欧洲已经战火纷飞,汽车工业基本上已经陷入停顿,但美国本土并未波及。此时的市面上却已经开始有了新的汽车风格——木制外壳。1941年克莱斯勒打造了一款9座旅行车,车体采用黄黑两色,黄色则是采用木制外壳,

美国车也开始在车身上使用大量镀铬装饰凸显科技感和豪华感,实际上30年代就已经有车型开始逐渐尝试,但在凯迪拉克1941年款Sixty Special的身上,大量镀铬成为了一大亮点。

遗憾的是,“木壳”车和大镀铬车的的诞生时间不太对,推出的当年美国就参战了。在这场战争中各国拼上了国力,各参战国工业体系全力发动,美国汽车工业更是几乎全员参与战备,从1942年开始民用车生产几乎完全停止。在那个参战热情高涨的时期,美国街头时常有各种战争宣传活动、战争债券销售活动。原本每天早上开着私家车优哉游哉上班的美国人,在战时燃料和轮胎的限制供给下,只能挤公交或者拼车,因此街上的私家车少了很多。

战时各个车企纷纷转产军备,美国汽车工业在二战中生产的商品总值超过290亿美元,达到战争总产值的20%,前三名依次是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产品主要是是卡车,装甲车,轻型越野车和坦克,这些起码还算本行,但还有的是生产坦克、飞机、大炮等武器。在和平年代生产五颜六色汽车的,在战争时期的产品则变成军绿色或土黄色,并不时伴随着红黑色的爆炸。

没有彩色照片的时代,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更多来自彩色肖像油画和黑白照片,于是那个时代的车之炫丽和奢华,并没有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导致我们大多以为那个时代的车只有黑色。但是回顾过往,车在早期主要是富人的工具和玩物,直到规模化大工业生产出平民车,才开启了“黑色时代”,而经济和战争等时代步伐,也给汽车的颜色留下了深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