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摄影网

头条

头条  Headlines

探访海南 与BMW一起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

2019-07-16  

从1916年BMW公司创立至今已有103年的历史,这一品牌的诞生不仅丰富了世界汽车工业史的篇章,还开创了独一无二属于BMW自己的独有造车智慧。一个汽车品牌能够经历百年世间变化而长盛不衰,拥有优秀的产品是必不可少的条件,而另一方面,BMW一直以来对品牌文化的探索和追求也是不可或缺的。BMW进入中国与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成立了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以后,更是把企业社会责任和对中国文化保护发挥到了极致。

相信了解BMW的人一定听说过“BMW中国文化之旅”这项活动,这是一场探访中国文化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寻迹活动,通过活动不仅能够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和中国古老的文化传承,还可以让那些濒临绝迹的非物质文化得到保护。今年,“BMW中国文化之旅”活动来到了中国最南端的海南省,在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强强联合下,邀请来自中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及媒体共同参与其中,去海角琼崖探访属于这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这次“BMW中国文化之旅”的发车会上,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魏岚德博士、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副厅长宁虹雯女士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鲁晓波教授等人就这次探访之行发表了意见并进行交流。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直以来都是世界上最珍贵的财富之一,因此,此次探访之行将会令所有人的精神层面得到升华。

有关“BMW中国文化之旅”这次活动,在这里我想给大家做个知识点普及,自2007年启动,“BMW中国文化之旅”是BMW携手各利益相关方长期开展的企业社会责任项目,旨在探访和保护中国传统文化,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2016年,在项目的十周年之际,BMW又联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共同创办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BMW非遗保护创新基地”,给非遗传人带来了全新的赋能,所以,这次我们活动探访的对象都是这一项目的受益者,也是非遗的传承者。

伴随这次活动所有人一同出行的是全新BMW3系轿车,这款车最BMW 3系轿车的最新力作,不仅传承了3系系列产品的优秀品质及独有的个性魅力,还兼顾了更多更适合消费者的属性。可以说,这次“BMW中国文化之旅”不仅是探访海南之旅,也是感受BMW企业文化的一次旅行。

全新BMW 3系这款车无论是在外观方面还是内饰设计上都比老款车型提升了许多,丰富的多功能配置及影音娱乐功能让这款车已经领先了这一级别的其他对手。而且全新BMW 3系在驾驶感方面传承了BMW造车精髓,转向手感细腻、底盘扎实且舒适,这些优点让全新BMW 3系车型在原有车型优势基础上又进行了进化。

由于这是一次探寻文化的旅程,所以全新BMW 3系详细的试驾内容,我在文章中就不过多与大家分享了,想了解的朋友可以点击链接阅读其他同事的试驾文章:《能否不负众望 赛道试驾全新3系长轴版》,这次“BMW中国文化之旅”是一次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一次交融,它不仅仅拘泥于某一点,而是怀着开放、包容、传承及创新的态度让大家能够更真切的感受中国少数民族的智慧。接下来的内容,我将和大家一同走进这几天的旅程,一起探访海角琼崖!

关于海南民族博物馆

海南民族博物馆是目前海南最大的博物馆之一,里面设有八个展厅,而我们此次之行探访的重点则是黎族展厅、苗族展厅及回族展厅,这些展厅里陈列着与黎族、苗族及回族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物品。通过这些物品,能够让我们更为深刻细致的了解当地少数民族的文化,从而对接下来对非遗文化理解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与众多少数民族一样,生活在海南地区的黎族人最早时候也是用石器、陶器作为生活中所使用的器具,只不过是在制陶方法和形状上与一些地方略有不同,这也与许多综合因素密不可分。

图中这三枚器具中两侧的是小漏罐,中间的为药罐。可以看到,当时的制陶工艺可能还没那么精湛,但在形体和样式上已经有了区分,并且这些器具本身有着很强的自己身属性及功能性。

由于古老文明并没有什么科学技术可言,更多的是依靠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双手来打造生活中的一切。除了石器和陶器之外,木制用品也是黎族人的选择之一,许多器皿都是由木头打造而成。图中的是用树木制成的两把独木椅,如果细心,不难发现两把椅子在造型上有很大区别,而这一区别则来源于当时人们对其功能性的定位。

如果说器具方面大家没有太深的印象,那么,眼前这些饰品一定在脑海中出现过。这些各式各样的发簪是黎族女性必备的物品之一,虽说功能上并无差别,但同样都是发簪,造型与雕琢的图案上还是有不小区别。

极具黎族特色的装饰品,是少数民族所留下来的珍贵财富,通过这些物品,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到他们的生活方式、对美的思考以及对生活的解读。

除了头发上的装饰品之外,项圈也是她们必不可少的饰品之一,虽然放在当下,许多人并不会把这些东西作为自己的装饰品,但它们对于少数民族来说,却意义非凡。

在手镯的选择上,通常都是银镯子、玉镯及铜镯,而图中的分别是玉镯和铜镯。虽然当时并没有先进的设备供少数民族来制作首饰,但他们仍然靠着智慧和手艺留下来属于自己民族的宝贵财富。

其实,当我们提到黎族时,很容易联想到黄道婆。因为黄道婆与海南黎族人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黄道婆小时候家境贫寒,年少时期受封建压迫流落到崖州,也就是如今的海南,来到这里之后,她与黎族姐妹们生活在一起,并学会了运用制棉工具和织崖州被的方法。

后期,她在回到家乡时,看到纺织业落后,便利用自身的经验和智慧,改良了棉纺织技术,并且毫无保留的教给了周围人。从那以后,棉纺织技术便普及开来,为后来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通过在海南民族博物馆的参观,一行人对海南的认识从陌生渐渐到了熟悉,而对当地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的了解,也让大家对她们更加钦佩。

出海体验更路薄的智慧

关于《南海更路薄》

相信大多数朋友都不知道何为“更路薄”,因为这一词离我们现实生活非常遥远,如果不仔细了解一番还真未必能理解透彻。其实,“更”原本是古代汉语中的时间单位,比如“三更灯火五更鸡”,“默坐数更鼓”等意思,而一更航海时一般可以行走60华里,所以一般以六十里海路为一更。现存《更路薄》最早手抄本产生于明代,详细地记录了西沙群岛、南山群岛、中沙群岛中岛礁名称、详细位置、航行针位(航向)和更数距离。是渔民出海的指南,也是他们智慧的结晶。

在登船出海了解“更路薄”之前,我们在岸上先是欣赏了鲤鱼灯舞,这是琼海传统的年俗活动,有着年年有余的美好祝福之意。在2012年时,被列入了海南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欣赏过舞蹈之后,大部队便登上渔船,准备和非物质文化传人一起出海,听关于“更路薄”的故事。

潭门渔港是琼海人出海打鱼的始发地,许多当地渔民世代都靠打鱼为生,因此,在最早期时候,“更路薄”上的经验,便是他们顺利出海,平安而归的保障之一。

非遗传人给我讲述了他家人与大海的故事,他的爷爷曾被浩瀚的大海夺去了生命,而他的父亲与他继承了爷爷的事业,继续在这片大海上为生活谋生计。

以前的科技并不发达,不像如今船只上的具有导航及雷达定位等先进技术,渔民出海都是必备指南针及罗盘、望远镜等工具。

老船长为大家讲述着航海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关于“更路薄”的内容,对于这些新奇的内容,我们这些从未生活在海岛上的人们自然非常好奇。因此,便围拢在船长旁边听他娓娓道来。

老船长怕我们听不懂,还亲自为在场所有人演示了其使用方法,并且跟大家谈了许多关于航海出行的经验。

大家对于老船长所讲述的传统航海知识十分感兴趣,很多人都就自己的看法与老船长进行了深入交流,并且从老船长那里获得了许多平时未曾知道的渔民智慧。

虽然我们所乘坐的这艘渔船并不是特别庞大,但你别小看它,这艘渔船可是伴随过他们一起进入深海与狂风急骤做斗争,捕获大量海物的可靠伙伴。

船上的大多数人平日里几乎都很难接触到乘船出海,因此,当渔船驶离港口向深海进发时,一些晕船的朋友便有了非常严重的生理反应。由于海面风大浪急,外加晕船人数较多,船长不得不把渔船掉头返航。虽然,并未在海上行驶太远,但却让人能够清清楚楚的感受到大海的浩瀚,这使得大家对靠海吃饭的渔民产生了崇高的敬意。

蓝天与大海的结合永远不乏美景的出现,在渔船返航即将靠岸时,远处的天空和海岸线形成了绝美的瞬间,好似为这次出海经历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体验少数民族传统技艺

关于海南传统非遗手工艺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传承,给后人留下了巨大的精神与物质财富,地处中国最南端的海南人们也是一样。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海南这个美丽的岛屿上生活着许多少数民族,而他们从古老的时代到如今科技发达的现代生活,给后人留下了高科技无法比拟的手工艺,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更是智慧与精神文明的升华。

织锦,是一种古老的编织技艺,而黎锦是以棉线为主,麻线、丝线和金银线为辅交织而成。东方、昌江地区黎族创造了扎染与织造相结合的织锦工艺。

黎族织锦中,纺织、织造的工具仍然沿用古老的传统工具,如手搓去籽十字棍、木制手摇轧花机、脚踏纺纱机和织布机等,而黎锦中的种类有妇女统裙、上衣、裤料、被单、头巾、腰带、挂包、披肩、鞋帽等。

除织锦外,黎族还有一种古老的手工艺叫做藤编。当然藤编这一手艺在其他地区也有,只不过一些手法和编制器具造型略有不同。老一辈的黎族妇女几乎都掌握了传统的织锦和藤编等技术,这也是这些古老手艺能够传承至今的关键,不过,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会这项手艺的人便越来越少,而且大有逐渐消失之迹象。

一位年长的黎族阿婆在进行着棉线染色的操作,染缸中是用植物中提取调和而成的颜料,在调好颜色及温度后,便可以把需要颜色的棉线放入染缸中,而在这一步骤结束后,还需要对棉线进行放掉色处理。

老的工艺最难能可贵的是纯手工制作,每一个环节都是靠这些人的智慧来往下进行的,眼前的这位阿姨正在为布料作画染色,而她手中画画的笔下方则是加温装置。

在不远处的凉亭下,两位妇女正在制作五色饭。顾名思义这道饭是由五种颜色组成,而且全部都来自于食物和植物。

当我们结束观看传统手工艺表演交流时车队便出发驶向另一个地方,那就是海南省博物馆,因为那里有一群手艺人,并且都是非遗的传人。

在海南省博物馆内,我们参观了海南黄花梨的展厅。众所周知,海南的黄花梨在如今是非常稀有的,一串品相极佳的海南黄花梨手串都能卖出超高价格,更何况眼前这组家具呢!在馆长的耐心讲解下,我们大家都对现如今的黄花梨有了更深的认识,而结束黄花梨馆的参观后,接下来,大部队将转移到沉香展馆。

沉香馆内有两个区域,一个是展厅,而另一个则是用来品香的地方,平日喜欢喝茶的人一定对“斗香”不陌生。这一次在展厅内,我们真切的体验到了名贵沉香的魅力。

在其他馆内我们还看到了贝壳雕及椰雕的非遗传人,他们的作品有着极高水准,细腻的同时又不乏有小趣味在里面。这些都是海南这座岛屿上人们的智慧和勤劳所流传下来的工艺,在快节奏发展的今天,像这样需要沉下心来才能完成的古老技艺才是值得我们尊重的。

在海南省博物馆内,有太多珍贵名品值得我们用心感受和了解,如果真要讲这些物件和一些当地非遗传人的故事,想必几天也不能够讲的完。这次“BMW中国文化之旅”的收获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与BMW联合为保护非遗做贡献的这种精神也是值得所有人称赞的。

虽然此次“BMW中国文化之旅”活动告一段落了,但通过活动所得到的知识比任何事物都要宝贵。每一年,BMW都会在中国展开文化之旅活动,这次却是我第一次参加,不过,这一定不是最后一次,希望BMW的这一系列活动能够越办越好,期待明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