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另辟蹊径 测试一汽奔腾T77智能车联
当今时代,我们聊到智能汽车的基本要求都是懂你,但显然现如今的大环境下,让车载互联系统做到懂你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过也许我们可以另辟蹊径,在去往“懂你”的路上,先赋予车载互联系统一个生动的形象,这样起码能提升一定的使用感受,而这样的设想就被奔腾T77的车联工程师实现了。
其实人工智能一词早已不知出现多久,但迄今为止,民用领域真正称得上智能的产物却寥寥无几,更何况近一两年才发力的智能车联。当然,道路虽然坎坷,但终究会迎来曙光,奔腾T77的做法就好似在坎坷的路上为你填平了沟壑,让这条路不再崎岖。
纵观奔腾T77整个智能车联表现,人车交互与功能实现层面得分算是比较高的,在我们测试过的车型中处于第一梯队的位置,而在服务生态方面则是它的较为薄弱的地方,碍于生活支付类应用的缺乏,分数较低。就像我开篇说的那样,通往人工智能的坎坷之路被它以另一种方式诠释——沟通好感度,虽然系统的整体智能程度并没有领先别人多少,但在虚拟形象上,奔腾T77确实在崎岖之路带来了一丝春意,当然很多人对这片春色并不买账,没关系咱们后面细细说。
人车交互
人车交互层面主要表现的是一款车智能车联看得见、摸得到的地方,从设计到用料,它更多的是给驾驶者带来第一印象,要知道印象分对于初见者也是非常重要的。此外,系统的逻辑也会在这一层面体现,它直接反应了用户感受,那么奔腾T77在这一层面的表现如何呢?
从人车交互层面来看,中控屏与仪表的尺寸、质感表现较好。语音识别率方面多工况测试也没有硬伤,不过无论是触控还是语音,系统反馈较慢,性子急一些的驾驶者可能不太会“买单”。比较特色的事语音功能,虽然功能性的东西较少,但得益于免唤醒词的堆积,在使用主要功能时感受不错,诸如反馈速度等问题也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令人感受不佳的是触控以及一些物理按键的设置,需要让用户后天养成使用习惯,对于购车者来说这可能就是个适应过程,但对于有购车意向或者初次接触的朋友来说,这些比较基础的地方很可能成为槽点。同时作为另辟蹊径的车型,一些基础上的弱势可能会被人放大,从而忽略了闪光点。
服务生态仍需提升
功能实现
功能实现层面要聊的是一些高频刚需功能的使用感受,毕竟硬件再高、UI设计再美观,但用起来一塌糊涂就有点滥竽充数的意思了,这也是为何在功能实现层面我们设置的权重最大,评价维度最多的根本原因。
奔腾T77车友圈的设想比较丰满,但现实却是想要构建完整的车友生态圈需要依托保有量,这一步能否完成,直接决定了车友圈功能是否能够成为高频刚需。此外,关于通过车友功能进行即时通讯,触控的方式如果能改为语音输入,其意义与实用性又提升了一大截,目前来看,该功能的主要应用场景还仅局限于寻找“志同道合”的人。
总体来看,奔腾T77在功能实现层面有闪光点,也有些许不足。先说好的地方,高频刚需功能导航、娱乐系统都比较好用,层级逻辑清晰,语音控制涵盖范围较广。其次,车友圈功能的概念构想不错,但需要依托保有量,这一步棋成功与否还有待考证。再说不足,有一个是泊车影像的清晰度,一个是语音控制与蓝牙电话的融会贯通还是有些低。
服务生态
服务生态层面算是奔腾T77比较薄弱的地方,首先车机内只有一个常规购买流量的服务入口,其余关于支付的入口无法找到。其次车内或App直接预约保养功能并未出现。而硬件方面还算不错,虽然我们测试的车型需要介质转移需求,但也算实现了车家互联,而在小米版车型上则无需介质,直接控制家中电器。
沟通好感度
在沟通好感度层面,得益于虚拟形象,奔腾T77在展现形式上获得了不错的分数。不过在逻辑算法上,系统的智能程度还有待提升,一些问题在无法解决时并没有一个很好的反馈,同样虚拟形象的沟通上仅限于几个预先设置的动作,
可以说奔腾T77自问世以来,虚拟形象就成为了矛盾点——影响驾驶似乎是它的最大的过错。其实从实际体验来看,在正常驾驶时它并不会主动与你交流。基本是做出一些动作,在你正常目视前方驾驶时,余光也扫不到它。而只有在你主动发出语音交互时,它才会做出相应的反应。
总体来看,奔腾T77这款车语音控制、仪表与中控屏显示效果、虚拟形象、导航、娱乐系统都有可圈可点的地方,这其中涵盖了相当一部分高频刚需功能,能够满足驾驶者的需求。当然,该车的车载互联系统不足也是有的,诸如某些虚拟按键位置的设置还有优化的空间,而服务生态内容仍需进一步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