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摄影网

头条

头条  Headlines

在变革时代寻找机遇 汽车行业四大趋势前瞻

2020-02-02  

低迷的市场表象下往往孕育着机会。

刚刚度过了2018年和2019年的中国车市,似乎更需要厘清“新常态”下的行业趋势和机遇。

正如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秘书长首席专家、车百智库研究院院长张永伟表示,在这个调整和变革加速时期,任何一家企业都不可能置身事外。既要努力实现收入增长,也要判断方向加大新领域投入与业务拓展。

正因如此,2020年1月,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发布《顺应变革大势,拥抱创新机遇》报告,对移动出行、自动驾驶、数字化和电气化四大趋势进行观察与分析,为业内厘清汽车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提供了一定参考。


新能源/电动化:进入政策驱动向需求驱动转型期

实际上,粗看我国新能源产业政策,可以将其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2013年开始的粗放式补贴刺激、2016年开始的精细化管控、2017年补贴退坡和2019年双积分调整四个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国家一直通过政策的动态调整控制新能源市场发展。

而几乎是业内共识,在新能源和电动化领域,市场将由现在的政策驱动向需求驱动转型。

《报告》指出,预计2020年后,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的成熟与消费者需求的理性化与扩大,有望真正实现与政策间的驱动接力。

而这样判断的一个依据是,双积分细则的调整和新能源需求的扩大。

在双积分方面,从2019年起,就在NEV权重更理性、获取积分难度更大的同时,对产品性能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了产品在续航里程、电耗系数等方面的门槛。

在需求层面,《报告》调查得出,不同层级城市的电动车消费观差异明显,但三线及以上城市已经趋于理性,对电动车的购买意愿较强,而其消费认知的成熟也意味着,消费者们对产品性能的要求或将有更综合全面的考虑。

自动驾驶:难点仍存,“渐进式”成主题

同样几乎是业内共识,自动驾驶汽车领域也将是汽车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之一。事实上,在技术层面,如今自动驾驶汽车领域仍有多个难题待解。

《报告》表示,在底层技术方面,核心技术壁垒仍有待突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自动驾驶芯片的架构设计、研发投入与车规级应用仍处于较为前期的探索过程中;

二是感知融合算法对于场景数据需求量大,且感知精度较低,识别算法仍需优化;

三是整车电子架构虽然已经明朗,但具体的域的指配仍待主机厂规划,供应链关系也有待重构。

在政策端,虽然在不断出台自动驾驶汽车相关政策鼓励行业发展,但目前仍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

而也由于技术和政策仍有待逐步成熟,我国自动驾驶的落地场景仍将遵循渐进式规律,按照先商用车后乘用车、先商业运营后私家车渗透的顺序普及。

从应用场景看,也将从停车场景起步,逐步到结构化道路场景,并渐进发展到非结构化道路的复杂场景。

《报告》预计,到2030年,中国自动驾驶车端系统的市场规模将达约5000亿元。

共享出行:“下半场”即将开始,定制化提上日程

在滴滴获得领先优势、网约车增长趋于理性、政策管控加严的背景下,《报告》指出,出行市场的上半场竞争已经告一段落,未来,移动出行发展将需要更高的运营效率和更好的服务体验。

而未来两年,也将是主机厂及地方性企业强势入局网约车和分时租赁市场的两年。在此趋势下,出行市场竞争格局也必然发生改变。

与此同时,各地政策对网约车等出行方式的管理将更加严格。

展望2025年,《报告》指出,未来移动出行服务商和主机厂将合作定制化车辆,同时,充电维保调度运营等出行生态趋势将兴起,以此推动运营效率的提升和市场价值的重新分配。而到2030年,随着L4/5级别自动驾驶技术的正式商业化,出行效率和体验也会得到极大提升。整体移动出行车队规模有望达到近1500万辆。

数字化:智能座舱率率先落地

在数字化变革方面,一方面体现在整车销售流程的数字化,一方面体现在车内体验的数字化。

目前汽车经销商都开始着力打造售前、销售、和后的全渠道数字化体验。通过不断加强线上触点的布局融合数字化体验,使线上线下各渠道间形成闭环。

同时,《报告》认为,更多、更大的车内屏幕是消费者追求的方向,目前,数字测试镜、流媒体后视镜屏、方向盘触感屏和A柱屏等其他新增显示屏正在被主机厂应用,只不过距离大规模渗透仍需一段时间。但由于主机厂对于安全性等方面的考量,这一趋势的发展还需要时间沉淀。

预计到2021年,全球单车平均屏幕面积将在2016年的水平上增长约70%。

而整车电子构架的变化未来将从域的融合为主要方向,终局将可能是云计算与车载计算机的结合体。

同时,随着电子构架的日益复杂,半导体在整个价值链的地位与价值凸显。

而纵观整个产业价值链,不单单是半导体生产商的地位在提升,传统Tier-1供应商、主机厂、软件企业、电子制造服务商等核心角色都将通过提升自身能力拓宽自己的能力领域与价值地位。

总结:

技术的发展为变革奠定了基础。目前,主机厂、供应商、科技公司正处于迭代与融合期。

面对汽车行业日益增加的不确定性,前瞻性地看到业内未来发展趋势,掌握核心价值创造模式,才有可能在变化中找寻破局关键控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