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大潮退去 共享单车究竟要不要扶一把?
广州市对共享单车施行年半的“禁投令”即将到期,据悉此后将转为招标方式进行总量控制——即根据政府部门对共享单车企业服务质量的考评结果,给予运营方新投入单车的配额。这可算是一种奖优罚劣机制,考核优胜者能获得更多的配额,从而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在经历了最初的狂飙突进及万众追捧的大潮之后,共享经济如今已回归理性轨道。作为最具代表性的行业,共享单车市场的泡沫与浮华业已褪去,现正面临更深刻的行业洗牌与重组。在广州,当初由多方争抢的蛋糕,如今基本剩下两家在分享。其他角逐者,要么无法维持高昂的运营成本,被迫收车走人;要么深陷退押金难的泥淖而无法自拔,灰溜溜撤了。能坚持到最后的,已属不易。
市面上,当初共享单车泛滥成“灾”,甚至“单车垃圾”堆积如山的场景已然不见,随处乱停乱放,挤占人行道的现象也明显收敛。应该说,经过不断治理,市场秩序确比过去有所改观。但与此同时,行业发展也遭遇困境,显现出疲态与颓势:破损车愈来愈多,却得不到及时淘汰更新,不少共享单车还被人私自上锁变为“私家车”;在有些街区,想找共享单车大不如从前方便,甚至“一车难求”。凡此种种,无不影响着行业的健康发展。
短短数年,共享单车就经历了如过山车般的跌宕起伏,不少运营平台倒闭,活下来的也多在寻找“生路”。但作为一种创新的出行方式,共享单车所带来的便利已深得民心,成为百姓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服务。行业的整治与监管,最终目的还是要让其往前走,而不是要后退,是要给予其更好更大的空间,令其有序发展。
为此,有必要重新审视共享单车的现实定位。多数人认为,共享单车就是纯粹的经营行为,是谋利赚钱工具。诚然,这个行业完全由企业运营,动机亦是奔着赢利而来,但其形成的客观现实则是完善了公共交通的整个链条,让政府曾投重金扶持却未能扶起的“公共单车”获得新生。可以说,共享单车所起的实效正是人们盼了多年的公共单车,而且比传统公共单车借取更方便,惠及面更广。
因此,不必讳言共享单车运营的逐利性,但也须重视其事实上的公共性。当整个共享单车业面临发展瓶颈,有些管理难题已超出企业权限和能力时,政府该出手时就要出手。比如,对单车的乱停乱放,企业当然应尽量及时归位,但限于人力与运营成本,有些地方企业可能确实力所难及。若硬要其按条文规范运行,企业或被迫收缩战线,或干脆放弃某些区域的车辆投放,这最终还是不利于消费者。
说到底,对共享单车要强化管理,让其成为城市机器有序运转的一部分。但目前来说,对这个行业还应有更多的扶持措施,包括对合规运营企业给予一定财政补贴,或设置一些公益位置归置共享单车等。总之,要想让共享单车走好行远,还需政府、社会与企业多方联手,共同来推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