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我们会拿同价位或同级竞品进行底盘对比,而今天,我们来点儿不一样的:同品牌同平台同系列车型的两种不同动力总成版本进行对比。有人可能会说了:这有什么可比的?这种车不就是换个动力总成的事儿么?不好意思,单纯的换总成没啥意思,而咱们今天的主角——比亚迪宋Pro/宋Pro DM还真搞出了一些花样出来,甚至于某种层面上讲,他们属于同平台但没什么底盘结构交集的类型。至于说为何要如此“费心”,两套底盘又有着怎样的差别,别着急,好戏才刚刚开始。
○ 为什么要做两套底盘?
这就要说到两套动力总成最直观的区别了:自重。比亚迪宋Pro燃油版车型与比亚迪宋Pro DM插电混动版车型(以下简称宋Pro和宋Pro DM)最大的不同莫过于动力总成方面了,而这额外增加的电池、电机等组件,在自重方面要比燃油版车型多出不少。
既然提及车型立项阶段的事,那么我们就要从车型开发阶段说起。首先,比亚迪在认识到该问题的复杂性之后,并没有打算草草了事,相反,他们打算找一位外籍专家“取取经”,毕竟对于比亚迪来说,沃尔夫冈·艾格(Wolfgang Egger)的加盟已然让比亚迪认识到他们与国际一线水平的差距,而艾格的加盟短时间内就能让比亚迪在设计方面令人刮目相看,秒从短板变为优势。
就好比说十一假期之后屏幕面前的自己,不仅“假期综合征晚期”难以适应上班节奏,7天的大吃大喝也让自己体重增加不少,今天上班的路上有没有感觉到自己不太灵活呢(这是个悲伤的故事)?车也同理,更重的自重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不仅会影响能耗与动力性表现,更重要的就在于底盘如何保证操控性,过弯的时候如何保证车辆支撑性,急加速与急刹的时候如何保证车辆不会因为更大的惯量而“前仰后合”。
调校很重要!无论路试还是台架试验,目的都是为了在保证悬架操控性的同时,能够获得良好的舒适性,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的结果。这里面不仅涉及到悬架本身结构的特性,还包含弹簧阻尼配合系数,轮胎匹配,硬件实验设备水准与底盘调校团队经验。据悉,目前汉斯负责的底盘调校团队,近半数工程师拥有5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在底盘调校硬件实验设备水准上也迎来了一次更新。
什么是K&C特性?K代表Kinematics,即悬架运动学特性,它用以观察测试与悬架连杆有关的车轮运动特性。C代表Compliance,即平顺性,也就是悬架在受到外力挤压变形后的特性。前者影响整个悬架结构设计与连杆匹配,包含倾束角调整等,而后者则是关乎悬架形变的参数,诸如减振器、弹簧匹配,悬架衬套匹配,以及零部件形变等影响因素。两方面配合试验,即可获得较为准确好用的悬架调校参数。
目前,比亚迪在底盘研发方面的重视程度有目共睹,从整车级、系统级到零部件级均有对策,正向开发能力值得肯定。除了上文提到的K&C试验台和路试之外,这里面还包含整车操控试验、四立柱道路模拟试验台、五通道转向系统性能试验台、减振器特性试验台、弹性体三轴试验台等,从立项到开发再到测试全套工作几乎都可以独立完成。
○ 比亚迪宋Pro/宋Pro DM前悬架对比
聊了这么多,我们也该看看两车的底盘区别了。有别于我们以往认知的同平台同名车型,宋Pro和宋Pro DM虽然同属比亚迪MEA平台,但二者的区别可不小,绝非改改调校那么简单。(注:为便于展示,以下图片均为护板已拆卸状态)
除了上述这些区别之外,诸如下控制臂衬套、防倾杆尺寸、转向拉杆与倾束角参数等均做出了一定程度的调整更换。也就是说,如果想拿宋Pro的前悬架底盘零部件装在宋Pro DM上,似乎有些难度。
副车架的改进算是一大肉眼直观可见的区别。由于两种动力总成车型在车头重量与动力总成位置的差异,副车架当然要做出相应改进。针对更重的车头,DM车型上采用了刚性更好的全框式副车架,并改进副车架与车身连接结构,而发动机支承的进化明显是出于对不同动力总成位置的匹配,以及对NVH的二次优化。
刹车方面的不同也同样是考虑到两车自重的原因:由于在刹车过程中,更重的车辆会带来更多的前刹车负荷,为保证更好的制动效果,换装尺寸更大、活塞更多的刹车卡钳能够改善这一情况。当然,相对应地刹车助力泵也会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
前悬架的结构区别大体上就这么多,总结起来就是:由于车头更沉,动力总成位置有变化,故车头需要的刚性更高,悬架硬点也需要进行调整,相对应地包括转向机、刹车等方面都要进行更换,以满足强度需要的同时,配合DM车型更好的动力表现,实现更强的操控性。
○ 后悬架对比
前悬架差异如此,那么后悬架差异呢?先说结论:几乎没有交集!没错,虽然他们同平台,但由于后置电机的加持,导致后悬架在连杆布置与后悬架负重等方面都要做出调整,最终结果便是他们“来一套完全不一样的”。
值得注意的是,比亚迪宋Pro燃油版与上一代比亚迪宋燃油版相比,在后悬架部分增加了一根防倾杆,用以增强整车抗侧倾能力。
单从结构上来说,两种动力总成的宋Pro和宋Pro DM在后悬架方面差异明显,甚至于可以定义为两套多连杆悬架结构,这在同平台同系车型上并不常见。究其原因,无外乎就是后置电机造成的空间布局与配重所至,况且对于比亚迪来说,宋Pro DM的加速性算是一个卖点,后置电机的尺寸可不小,单独开发一套支持它的悬架结构也在所难免。
当然话说回来了,与此前的比亚迪宋车型相比,其实宋Pro/宋Pro DM车型的悬架结构仍算是继承于前款车型,但在一些硬点位置、防倾杆设置与簧筒参数方面均有所调整,实际体验的操控表现与舒适性表现也要优于比亚迪宋。
○ 底盘中部与驾控感受对比
除了上述所说的这些悬架层面的区别之外,由于搭载了两种不同的动力总成,其实在一些底盘细节方面,两车也展现出了完全不一样的结构。
同名不同心!在这个平台化、模块化为主导的汽车时代当中,一款车采用两种不同的底盘可不常见。在逐步揭秘的过程当中,我发现他们对于宋Pro与宋Pro DM的理解也是完全不一样的:前者更追求务实与舒适性,而后者则更为运动一些。毕竟两车的动力与价格也不在一个水平上,在结构设计、用料、优化方向等方面自然也要划得很开,如此差异化设计也无可厚非。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俩之间还真不是简单加个电池电机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