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pletely driveless Waymo cars are on the way(完全无人驾驶的Waymo汽车即将到来)。
一封邮件便能引发沸沸扬扬的讨论。这是一家公司在行业内地位举足轻重的标志之一。例如苹果、特斯拉、华为。这次则是研发自动驾驶汽车的公司Waymo。
近日,有人在国外论坛Reddit 上发布了Waymo 的一封邮件副本,表明该公司已向其网约车用户发送了一则推广信息。他们的下一次行程,可能会被匹配到没有安全员的完全自动驾驶车辆——换一种说法,Waymo 的完全自动驾驶汽车即将与用户见面。据悉凤凰城郊区的许多 Waymo 的 App 用户都收到了。
在邮件中,Waymo介绍了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用户约车时会从app上得到通知,并了解更多关于车辆的信息。
对于2019年不断遇冷的无人驾驶来说,这个举动无疑带来了一些暖意。
领头羊Waymo
作为全球自动驾驶公司第一梯队的代表,Waymo无论在技术还是态度上一直较为激进。Waymo前身为Google2009年开启的一项自动驾驶汽车计划,直到2016年12月独立出来,成为Alphabet公司旗下的子公司,在亚利桑那州的Chandler开设了运营和测试中心。此后,Waymo加大了在当地和凤凰城其它郊区的测试计划,招募早期测试者,并逐步开始商业化部署。
2018年12月,Waymo推出了面向自动驾驶网约车的Waymo One应用,这支商业化无人驾驶出租车车队由600多辆汽车组成。在 Waymo One 的早期测试阶段曾用过基于克莱斯勒 Pacifica 迷你厢货的自动驾驶汽车平台,接送来自凤凰城周边几个郊区的网约车客户。
为了确保安全,车辆配备了地理围栏(即只允许在一定地理范围内行驶)以及一名人类安全员,在紧急情况下可以随时接管驾驶。截止到2019年7月,该项目已经在模拟环境下自动驾驶了100亿英里,而且在25个真实城市内自动行驶了1000万英里。数据上的优势非常大。
此次Waymo向普通公众提供完全无人驾驶的接送服务,对于Waymo乃至无人驾驶行业来说都算得上是一个里程碑。
取消安全员后:无人驾驶的条件
当然,Waymo此次举动也并不意味着完全无人驾驶很快便会进入人们的生活。虽然激光雷达、高清摄像头、车载计算机等软硬件技术发展迅速,但无人驾驶将是涉及到环境、道路、交通系统、相关法规等多方面因素的极其复杂的系统,单车的突破只是很小一部分。而Waymo邮件中所涉及到的也肯定是对地理位置、使用场景进行一定限制的无人驾驶。
无人驾驶涉及到高精地图、感知、行为预测、规划与控制、基础设施与仿真、数据标注、车辆改装、云控与车联网、车路协同、信息安全等多个专业系统,从小规模的实验到真正普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智能化和网联化无疑是无人驾驶的基础。而高速率、高可靠、低延时的5G通信技术也是无人驾驶大量数据传输的必备条件。
人机交互与人工智能。传统汽车的人机接口更多是围绕导航、娱乐、信息等功能,而自动驾驶汽车更多是关注车辆安全及人类的安全感,在出行场景中,人类与汽车的交互尤为重要。如何理解需求并执行,如何保证安全,紧急情况的处理,都是必须攻克的技术难题。如今很多车辆具备的语音助手也许便是将来人机交互的主要形式。
传感器与监测系统。网约车在自动驾驶方面既需要向外的交通路况监测,也需要向内的面向乘客的监测,以保证乘车的安全和舒适性。不久前,Uber向欧洲专利局提交了一项与乘客压力监测相关的专利申请。这项新的监测技术会使用到温度、速度、红外摄像头等传感器以及麦克风等车载设备,可以监测心率、体温、汗液水平等多项身体生理指标,以及乘客向窗外探头的次数。越来越多的车企也开始对车内信息收集和监测逐渐重视起来。
此外,无人驾驶并不意味着不需要人参与:取消驾驶员后,车辆远程控制和云端的任务更加繁重。去年,Waymo将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钱德勒的服务中心做了进一步的扩张,用以容纳运营和支持团队,包括车队技术人员、调度、响应和驾驶员支持人员。而最近,该公司在接近亚利桑州凤凰城东谷(East Valley)的梅萨市开设了一个占地8.5万英尺的技术服务中心,而且该公司预计会将维护Waymo One车队车辆的能力提升一倍以上。
由共享汽车开始
另一方面,共享汽车(网约车)的特点决定了其很适合作为无人驾驶的试验田。
首先,高流动率与使用率。自动驾驶的重要作用之一是提升车辆的流动性,这正与网约车的属性不谋而合。数据显示,目前私家车平均只有5%的时间在路上跑,95%的时间都是停止状态。这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运力资源,更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自动驾驶与网约车在场景上的结合将具有巨大的想象空间。
第二,运营模式相对固定。相比于私家车,网约车的运行模式相对简单(并且可以逐渐开放路线、区域,由易到难),有利于自动驾驶阶段式的普及。此外,自动驾驶更注重系统性,网约车在运营商的管理和技术支持下,在车型、参数、互联、运营模式等方面更容易系统性地发展,甚至进行城市级别地优化。而在数据和信息共享、与市政系统合作等方面(尤其在自动驾驶发展的初级阶段),网约车也有着巨大的优势。
第三,良好的研发环境和数据支持。在过去的几年里,不仅Waymo、Uber、Lyft等在网约车领域大量倾注精力,大众、丰田、通用等传统车企,也在争相布局这一蓝海市场。这些技术和资本实力雄厚的公司无疑会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研发环境。而网约车在运行过程中迅速积累的道路数据也是研发自动驾驶的一大利器。目前来看,网约车作为融合资源、打通平台的“手段”几乎是最高效的。
其实除了技术研发的逐渐深入,无人驾驶商业模式的探索也从没有停止过,某种程度上讲,商业化探索甚至比技术更能决定成败。这次的举动能够带来哪些新鲜的东西,以及在“寒冬”之中,Waymo是否能够率先在这一领域打破沉寂,让我们拭目以待。